查询
电话 400-690-0031
loubo
S
服务项目 ervice Items
更多 更多
C
联系方式 ontact us
电话 0755-89335156
邮箱 sales606@cts1983.com
位置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号华耀城12栋605
二维码
扫一扫
获得更多信息

LWG认证咨询-制革企业环境指标审核通关攻略:LWG 模块十六核心要求解析

作者: LWG认证咨询辅导团队
发布时间: 2018-03-23
阅读人数: 2

一、模块审核逻辑与行业痛点解析

在 LWG 598 标准 16 个评分模块中,“环境目标与指标管理” 属 A 类核心模块,权重占比约 8%-10%,核心逻辑是通过 “可量化、可实现、相关联、时限性” 的目标与指标,驱动企业持续提升环境绩效,符合 LWG 标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。LWG 5-368 至 5-385 条明确要求,企业需设定环境目标,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,监控达成情况并持续改进。若出现 “目标不量化”“指标与目标脱节” 或 “达成情况未监控”,将直接影响模块评分,甚至判定为 “环境管理缺乏方向”。
 
从行业实操数据看,约 30% 的企业初次审核在此模块失分,核心痛点集中于三方面:一是目标设定过于笼统,如 “降低能耗” 未明确具体数值;二是指标分解不合理,未落实到具体部门或工序;三是监控频次不足,无法及时发现目标达成偏差。例如某制革企业因水循环利用率目标未分解至车间,各车间用水无约束,年度目标未达成,该模块扣减 20% 分数。

二、核心审核要点的实操落地方案

(一)环境目标设定

根据 LWG 5-370 至 5-373 条要求,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与 LWG 要求设定环境目标,实操中建议按 “SMART 原则”(具体、可测量、可实现、相关联、时限性)实施:
  1. 目标设定依据
    • 合规要求:基于环境法规与 LWG 标准,如 “废水 COD≤150 mg/L”“水循环利用率≥50%(LWG 要求)”;
    • 绩效基线:基于近 1-2 年的环境绩效数据,如 “2023 年单位产品能耗为 0.5 kgce/m²,2024 年目标设定为 0.45 kgce/m²”;
    • 行业基准:参考行业先进水平,如 “行业领先企业水循环利用率为 65%,企业目标设定为 55%,逐步向领先水平靠拢”;
    • 相关方需求:考虑客户、社区等相关方要求,如 “客户要求禁用偶氮染料,目标设定为‘2024 年偶氮染料检测合格率 100%’”。
  2. 目标内容与分类
    • 分类设定:按 “污染防治、资源能源利用、合规性” 分类设定目标,污染防治类如 “2024 年 VOCs 排放量降低 10%”,资源能源类如 “2024 年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55%”,合规性类如 “2024 年环境合规性评价符合率≥95%”;
    • 量化要求:目标需明确 “数值、单位、完成时限”,避免模糊表述,如 “2024 年 12 月前,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量≤0.35 m³/m² 成品革”;
    • 目标审批:目标由高层领导审批,发布至各部门,确保全员知晓,张贴于厂区显眼位置,营造目标达成氛围。
  3. 目标可行性评估
    • 资源评估:评估达成目标所需的 “资金、技术、人员”,如 “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55% 需投资 50 万元新增中水回用设备”;
    • 风险评估:识别目标达成的潜在风险(如 “设备故障导致能耗上升”),制定应对预案(如 “备用设备投入”);
    • 评估报告:形成《环境目标可行性评估报告》,作为目标最终确定的依据,留存审批记录。

(二)环境指标分解

LWG 5-375 至 5-378 条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,落实到具体部门与工序,实操中建议按 “目标 - 部门 - 工序” 三级分解:
  1. 指标分解原则
    • 相关性:指标需与目标直接相关,如 “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55%” 分解为 “鞣制车间用水回收率≥50%、涂饰车间用水回收率≥60%”;
    • 可测量:指标需具备可测量性,如 “VOCs 排放量降低 10%” 分解为 “涂饰车间 VOCs 排放量≤80 kg / 月(2023 年平均 90 kg / 月)”;
    • 责任性:指标需落实到具体部门与责任人,如 “鞣制车间用水回收率” 由鞣制车间主任负责,“涂饰车间 VOCs 排放量” 由涂饰车间主任负责。
  2. 指标分解实施
    • 部门分解:将目标分解至 “环保科、生产科、各车间”,环保科负责 “整体目标监控”,生产科负责 “能耗、水耗指标”,各车间负责本车间具体指标;
    • 工序分解:高风险工序需进一步分解指标,如 “鞣制工序单位水耗≤2 m³/ 标准张、干燥工序单位能耗≤0.15 kgce/m²”;
    • 分解表编制:制定《环境目标与指标分解表》,记录 “目标、指标、责任部门、责任人、完成时限、测量方法”,便于监控。
  3. 指标测量方法确定
    • 测量频次:月度指标每月测量 1 次,季度指标每季度测量 1 次,年度指标每月跟踪、年度总结;
    • 测量工具:采用 “计量器具、监测数据、统计报表” 测量指标,如 “用水回收率” 通过水表数据计算,“VOCs 排放量” 通过在线监测仪或第三方检测数据确定;
    • 测量记录:建立 “环境指标测量台账”,记录 “测量日期、指标值、测量人、异常说明”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
(三)目标与指标达成监控

审核要求企业持续监控目标与指标达成情况,及时调整偏差,实操中建议按 “监控 - 分析 - 改进” 闭环推进:
 
  1. 达成情况监控
    • 监控频次与方式:每月开展指标达成情况监控,季度开展目标达成情况汇总;采用 “数据对比” 方式,将实际值与目标值 / 指标值对比,计算偏差率;
    • 偏差预警:设置偏差预警阈值(如 ±5%),偏差超过阈值时自动预警,24 小时内通知责任部门;
    • 监控记录:填写《环境目标与指标达成监控记录》,记录 “实际值、目标值、偏差率、预警情况、处理意见”。
  2. 偏差原因分析
    • 分析方法:采用 “鱼骨图”“5Why” 等方法分析偏差原因,如 “水循环利用率未达标” 可能因 “回用设备故障”“员工操作不当”“原料含水率过高”;
    • 责任认定:明确偏差的 “直接原因、间接原因、责任部门”,如 “设备故障” 为直接原因,“维护不到位” 为间接原因,责任部门为设备科;
    • 分析报告:形成《偏差原因分析报告》,提出 “临时纠正措施、长期预防措施”。
  3. 改进与调整
    • 纠正措施:针对偏差立即采取纠正措施,如 “设备故障” 需立即维修,“操作不当” 需开展培训;
    • 预防措施:针对根本原因制定预防措施,如 “建立设备定期维护计划”“加强员工操作培训”;
    • 目标调整:若因 “法规更新、市场变化” 等客观原因导致目标无法达成,需按程序调整目标,报管理层审批后重新分解指标,留存调整记录。

三、常见失分陷阱与规避策略

(一)高频失分点分析

  1. 目标不量化:目标表述为 “提升环保水平”,无具体数值与时限,无法监控;
  2. 指标分解脱节:指标与目标无关联,如 “目标为降低能耗,指标却为废水 COD”;
  3. 监控频次不足:年度目标仅年度监控,无法及时发现偏差;
  4. 偏差处理不及时:发现偏差后未立即采取措施,导致目标持续不达标。

(二)系统性规避方案

  1. 制定目标设定模板:模板包含 “目标类别、具体数值、单位、时限、依据”,避免笼统表述;
  2. 建立指标分解审核机制:目标分解后由环保科、生产科联合审核,确保指标与目标关联、责任落实;
  3. 引入目标管理系统:通过系统实现 “指标自动采集、偏差自动预警、数据自动分析”,提升监控效率;
  4. 建立偏差处理预案:针对常见偏差(如设备故障、操作不当)制定预案,明确 “处理流程、责任人、时限”,确保快速响应。

四、审核准备与现场应对技巧

(一)审核前准备清单

  1. 目标设定材料:“环境目标文件、可行性评估报告、审批记录”;
  2. 指标分解材料:“目标与指标分解表、指标测量方法、测量台账”;
  3. 监控改进材料:“达成监控记录、偏差分析报告、纠正预防措施记录、目标调整记录”;
  4. 管理制度文件:《环境目标设定规定》《指标分解与测量办法》《达成监控与改进程序》等。

(二)现场审核应对要点

  1. 目标与指标展示:向审核员展示目标文件与分解表,说明 “设定依据、分解逻辑”;
  2. 监控数据解释:提供监控记录与测量台账,说明 “监控频次、偏差处理流程”;
  3. 偏差改进回应:若存在目标达成偏差,提供 “原因分析报告、纠正措施、改进效果验证数据”,证明已解决问题;
  4. 持续改进说明:解释 “如何通过目标管理驱动环境绩效提升”,如 “2024 年水循环利用率目标达成后,2025 年目标提升至 60%”,展示持续改进决心。
上一章: {{articleInfo.previewNewsItem.title}} 已经是第一章
下一章: {{articleInfo.nextNewsItem.title}} 已经是最后一章
文章来源:
微信图片 {{item.name}}
热线电话 热线电话
电话号码1 18576401396 电话号码2 18038044554
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
转发网站 转发网站
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
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
图片 请您留言
图片
预约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