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LWG 598 环境监测指南:皮革企业数据合规全流程
- 制革企业环境数据审核通关攻略:LWG 模块十四核心要求解析
- 皮革环境监测手册:LWG 598 标准落地实操方案
- 从采样到归档:LWG 598 环境监测数据全环节管控要点
- 制革环境数据合规指南:LWG 模块十四零失分技巧
本文聚焦 LWG 598 标准中 “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” 模块,系统拆解监测方案制定、采样分析、数据记录归档等核心要求,结合行业常见痛点(如监测频次不足、数据篡改),提供监测体系搭建、数据验证及合规归档方案,助力企业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真实、完整、可追溯,规避审核失分风险。
LWG 598 环境监测模块,监测方案制定,采样分析,数据记录归档,数据验证,监测设备校准
在 LWG 598 标准 16 个评分模块中,“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” 属 A 类核心模块,权重占比约 10%-13%,核心逻辑是通过 “科学监测、精准分析、规范管理”,确保企业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反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,为审核评估提供可靠依据。LWG 5-328 至 5-345 条明确要求,企业需制定监测方案,按频次开展废水、废气、噪声等监测,规范数据记录与归档。若出现 “监测频次不足”“数据记录不全” 或 “设备未校准”,将直接影响模块评分,甚至判定为 “数据可信度存疑”。
从行业实操数据看,约 37% 的企业初次审核在此模块失分,核心痛点集中于三方面:一是未按 LWG 要求制定监测方案,监测项目遗漏关键指标(如六价铬);二是采样不规范,如废水采样未按 “24 小时混合采样” 要求;三是数据记录不完整,未包含 “监测日期、采样点位、分析方法” 等关键信息。例如某制革企业因废水监测未包含六价铬指标,被审核员判定为 “监测不全面”,该模块扣减 30% 分数。
根据 LWG 5-330 至 5-333 条要求,企业需制定科学、全面的环境监测方案,实操中建议按 “监测对象 - 项目 - 频次 - 方法” 四要素设计:
-
监测对象与项目确定:
- 废水监测:对象包括 “车间排放口、总排放口”,项目需覆盖 “COD、BOD、SS、总铬、六价铬、TN、TP、pH”,其中六价铬、COD 为必测项目;
- 废气监测:对象包括 “有组织排放口(锅炉、涂饰排气筒)、无组织排放厂界”,项目需覆盖 “颗粒物、SO₂、NOx、VOCs、氨”,涂饰排气筒需重点监测 VOCs;
- 噪声监测:对象为 “厂界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位”,项目为 “等效连续 A 声级”,需区分昼间(6:00-22:00)、夜间(22:00-6:00);
-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:若企业存在固废填埋、化学品泄漏风险,需每年开展 1 次土壤与地下水监测,项目包括 “重金属(铬、铅、镉)、VOCs”。
-
监测频次与方法确定:
- 频次要求:废水监测每月 1 次(总排放口)、每季度 1 次(车间排放口);废气有组织排放每季度 1 次,无组织排放每半年 1 次;噪声每季度 1 次;
- 方法标准:采用国家或国际标准方法,如 COD 采用 GB 11914《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》,六价铬采用 GB 7467《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》,VOCs 采用 HJ 734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 - 热脱附 / 气相色谱 - 质谱法》;
- 方案备案:将监测方案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,方案变更(如新增监测项目)需重新备案,留存备案回执。
-
监测点位设置:
- 废水点位:总排放口设置在废水处理站出口,车间排放口设置在各生产车间废水排出管,点位需便于采样、监测,设置永久性标识;
- 废气点位:有组织排放口按 GB/T 16157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》设置,厂界无组织点位设置在 “上风向 1 个、下风向 3 个”;
- 噪声点位:按 GB 12348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设置,距厂界围墙 1 米,高度 1.2 米以上,避开障碍物;
- 点位地图:绘制 “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”,标注点位位置、监测对象、项目,张贴于监测部门与生产车间,便于采样操作。
LWG 5-335 至 5-338 条要求监测采样规范、分析准确,实操中建议按 “采样 - 分析 - 质量控制” 三级管理:
-
采样操作规范:
- 采样准备:采样前检查 “采样器具(如采样瓶、流量计)是否洁净、校准,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”,废水采样瓶需提前酸洗,避免铬污染;
- 采样实施:废水采用 “24 小时混合采样”,每 2 小时采样 1 次,混合后分析;废气采样按 “等速采样” 要求,采样时间不少于 45 分钟;噪声监测每个点位监测 10 分钟,读取等效声级;
- 采样记录:填写《环境监测采样记录》,记录 “采样日期、点位、时间、气象条件(气温、风速)、采样人、样品编号”,样品运输需冷藏(如废水样品),避免变质。
-
样品分析控制:
- 实验室资质:优先委托具备 CMA/CNAS 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分析,若自行分析需确保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,分析人员具备上岗资格;
- 分析过程:严格按标准方法操作,如六价铬分析需控制 pH 在 1.0-1.5,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4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;
- 质量控制:每批样品需做 “空白试验、平行双样、加标回收”,空白试验值需符合方法要求,平行双样相对偏差≤10%,加标回收率在 80%-120% 之间,确保分析结果准确。
-
异常数据处理:
- 数据审核:分析完成后,审核 “原始数据、计算过程、报告完整性”,发现异常(如数据超标准限值)需重新采样分析,验证是否为偶然误差;
- 原因分析:若重新分析仍异常,需排查 “生产工艺(如原料变化)、治理设施(如设备故障)”,如 “COD 超标可能因鞣制工序加料过量”;
- 记录存档:留存异常数据审核记录、原因分析报告、整改措施,作为后续审核解释依据。

审核要求监测数据完整、可追溯,实操中建议按 “记录 - 验证 - 归档” 闭环管理:
-
数据记录规范:
- 记录内容:建立《环境监测数据台账》,记录 “监测日期、点位、项目、分析方法、原始数据、计算结果、达标情况、监测人、审核人”;
- 电子与纸质双记录:电子台账需加密存储,定期备份;纸质记录需手写签字,不得涂改,涂改需划改并签字确认;
- 数据关联:将监测数据与生产数据关联,如 “废水 COD 数据与当日鞣制皮张数量关联”,验证数据合理性。
-
数据验证与报送:
- 内部验证:每月对比 “自行监测数据与第三方监测数据”,偏差超过 ±15% 时分析原因(如 “采样时间差异”),必要时重新监测;
- 外部报送:按环保部门要求,每月 / 每季度报送监测数据至 “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”,报送数据需与内部台账一致;
- 验证记录:留存数据验证报告、外部报送回执,证明数据合规性。
-
数据归档管理:
- 归档内容:包括 “监测方案、采样记录、分析报告、数据台账、设备校准记录”,按年度归档,分类存放;
- 归档期限:监测数据及相关记录保存期限≥5 年,其中废水、废气等关键数据需永久保存,便于追溯;
- 归档方式:电子数据存储于专用服务器,纸质资料装订成册,标注 “年度、监测类型”,设置检索目录,审核时可快速调取。
- 监测方案不全面:遗漏关键监测项目(如六价铬),或监测频次低于 LWG 要求;
- 采样记录不全:未记录 “气象条件、采样人”,无法证明采样规范性;
- 分析质量控制缺失:未做空白试验、平行双样,分析结果可信度存疑;
- 数据归档混乱:电子与纸质数据不一致,或未按年度归档,审核时调取困难。
- 委托专业机构制定监测方案:邀请环保咨询公司结合 LWG 要求与企业实际,制定全面监测方案,定期评审更新;
- 开展采样与分析培训:每季度组织监测人员培训 “采样规范、分析方法、质量控制”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;
- 引入环境监测管理系统:通过系统实现 “采样记录电子化、数据自动计算、归档自动化”,减少人工误差;
- 定期开展数据审计:每半年由财务、环保部门联合审计监测数据,验证 “记录完整性、数据真实性、归档规范性”。
- 监测方案材料:“环境监测方案、备案回执、监测点位分布图”;
- 采样分析材料:“采样记录、分析报告、质量控制记录(空白试验、平行双样)”;
- 数据管理材料:“监测数据台账、数据验证报告、外部报送回执、归档目录”;
- 设备材料:“监测设备台账、校准记录、实验室资质证书(若自行分析)”;
- 管理制度文件:《环境监测方案管理规定》《采样分析操作规程》《数据记录归档办法》等。
- 方案与点位展示:向审核员说明监测方案制定依据(LWG 要求、国家标准),展示监测点位分布图,解释点位设置合理性;
- 数据验证解释:提供自行监测与第三方监测数据对比表,说明 “质量控制措施”,证明数据准确;
- 异常数据回应:若存在监测数据超标,提供 “原因分析报告、整改措施、整改后监测数据”,证明已解决问题;
- 归档展示:展示数据归档目录与存储方式,现场调取任意年度监测数据,证明归档规范、可追溯。
某中型牛皮革生产企业曾因 “监测方案未覆盖土壤与地下水”“采样记录缺失气象条件” 在 LWG 审核中该模块失分 25%。整改后,企业按本指南搭建监测体系:委托环保咨询公司制定包含废水、废气、噪声、土壤地下水的完整监测方案,明确六价铬、VOCs 等必测项目;采样时同步记录气温、风速等气象数据,废水采用 24 小时混合采样;引入环境监测管理系统,实现数据自动记录与归档。整改后第二次审核中,该模块得分 92%,成为整体评级提升的关键支撑 —— 监测数据显示,废水六价铬浓度稳定在 0.03mg/L 以下,VOCs 排放浓度≤75mg/m³,均满足 LWG 与国标双重要求。
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是 LWG 审核中 “用数据说话” 的核心模块,其本质是通过标准化、可追溯的监测流程,证明企业环境行为的合规性与真实性。皮革企业需跳出 “重监测、轻管理” 的误区,将监测方案制定、采样规范、数据归档视为闭环体系,从源头规避 “项目遗漏、记录不全、数据失真” 等失分风险。通过科学搭建监测网络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、规范数据管理,既能顺利通过 LWG 审核,更能为企业环境绩效优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,实现合规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