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标准适用边界与核心定义:明确 “谁要审、审什么”
BLC 认证 LWG 标准 Protocol-5.2.1 的适用主体是所有类型制革企业,按生产流程划分为 A-F 6 类(生皮→鞣制革至鞣制革→胚革),不同类别企业需针对性完成对应章节审核,不适用章节标注 “N/A” 且不计入总分(如 E 类企业无需参与浸灰工艺审核)。需重点掌握三类核心定义,避免理解偏差:
一是核算类术语,如 “牛当量(bovine Equivalents)”,将绵羊皮、山羊皮、猪皮按系数(绵羊皮 1.12、猪皮 0.91)转换为牛皮当量,统一资源消耗核算标准;二是合规类术语,如 “限制物质(Restricted Substances)”,明确六价铬、甲醛、APEO 等需严格控制,检测需由 ISO 17025 认证实验室完成;三是流程类术语,如 “关键章节”,原皮产地追踪(2b 章)、营运许可证(5 章)、废水处理(18 章)为关键章节,存在无证运营、废水超标等情况直接判定审核失败。
此外,标准明确 “数据周期要求”—— 审核基于企业前 12 个月生产数据,运营 6-12 个月可获临时结果,需 12 个月内补全数据;数据不足 6 个月暂不具备审核资格,避免因数据不完整影响审核有效性。
Protocol-5.2.1 共 18 个审核章节,16 个参与评分,各模块设最低合格分(65%),任一模块不达标则整体失败,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模块:
该模块不直接计入总分,但影响供应链信任度,按追溯能力分 A-F 6 级,核心要求如下:
- 基础追溯:需追溯 90% 以上原料至屠宰场,提供 “原料来源国 + 屠宰场编码 + 采购合同”,审核时随机抽取 3-5 批原料,核查追溯链条完整性,缺失 1 批扣 5 分;
- 巴西原料专项:巴西来源原料需额外提供 3 类证明 ——IBAMA 出具的无毁林证明(2009 年 10 月 5 日后无亚马逊毁林)、FUNAI 出具的无侵占原住民土地证明、肉类加工厂监测报告,缺少 1 类证明直接判定 F 级(<30% 追溯率)。
实操中,企业需建立 “原料追溯台账”,按 “批次号” 归档来源证明,巴西原料单独建立档案,标注农场边界地图编号,避免因 “证明不全” 被误判为追溯失败。
该模块聚焦化学物质安全,与 ZDHC MRSL 标准衔接,核心要求:
- 限控物质清单:需覆盖偶氮染料、六价铬(≤3mg/kg)、甲醛(≤150mg/kg)等,清单每年审核 1 次,未更新扣 2 分;
- 检测要求:第三方检测机构需具备 ISO 17025 资质,主要产品线(前 3 大品类)每年至少检测 1 次,覆盖 50% 以上产品,检测报告缺失 1 份扣 3 分;
- 供应商管理:与供应商签订合规协议,要求提供原料合格证明,采购原料中 50% 以上(按重量)附带证明,每低于 25% 扣 1 分。
常见问题是 “检测频率不足”,企业需制定 “年度检测计划”,在生产旺季(如订单高峰月)增加检测频次,留存检测报告与供应商合规声明,确保全链条可追溯。
能源消耗是量化环保绩效的核心,要求 “分类核算 + 效率优化”:
- 核算范围:覆盖电力、天然气、柴油等,按 “外来能源 + 内部再生能源” 分类记录,太阳能、沼气等再生能源占比≥5% 可获加分(占比 ×0.25,最高 6 分);
- 单位能耗基准:不同类型企业基准值不同(如 C 类 58.05 m³/ 吨生皮),得分 =(基准值 - 实际值)× 对应系数(C 类 - 1.29),实际值高于基准值 10% 扣 5 分;
- 数据验证:需提供近 12 个月能源计量记录,电表、流量计每 12 个月校准 1 次,无校准报告扣 3 分。
例如:某 C 类企业实际水耗 50 m³/ 吨生皮,得分 =(58.05-50)×1.29≈10.37 分,符合银牌要求(≥45 分加权后);若未校准流量计,数据无效,该模块直接零分。
废水处理是 “一票否决” 模块,核心要求:
- 排放指标:需监测 COD(≤100ppm)、六价铬(≤0.1mg/L)、氯化物(≤1000mg/L)等,超标 1 项扣 5 分;
- 处理技术:需采用 “预处理(沉淀 / 气浮)+ 生化处理(氧化沟)+ 深度处理(活性炭吸附)” 组合工艺,缺少 1 级工艺扣 8 分;
- 监测频率:自有污水处理厂每日监测,委托第三方每季度 1 次,无监测记录扣 10 分。
实操中,企业需建立 “废水监测台账”,记录 “检测日期 + 指标 + 处理措施”,六价铬超标时,需追溯鞣制环节铬盐用量,调整工艺参数(如 pH 值 3.8-4.2),避免持续违规。
Protocol-5.2.1 采用 “基础分 × 系数 = 加权分” 计算,按加权分百分比划金(≥85%)、银(≥75%)、铜(≥65%)等级,需同时满足 “总分” 与 “关键章节最低分”:
- 总分计算:以 C 类企业为例,最高加权分 1039 分,实际加权分 = 各章节得分 × 系数之和,如受限物质 28 分 ×3.57≈99.96 分、能源消耗 32 分 ×3.125=100 分;
- 关键章节门槛:金牌需能源消耗≥60 分、水的使用≥80 分,银牌需能源消耗≥45 分,未达标即使总分达标也降等级。
企业需优先保障关键章节得分,如能源消耗模块可通过 “安装太阳能设备” 提升再生能源占比,水的使用模块通过 “水循环系统” 降低新鲜水消耗,针对性优化以冲击高等级。
- 按 “章节” 整理材料,如原皮追溯归档来源证明、能源消耗整理计量记录,标注 “对应章节编号”,便于审核员快速核查;
- 对 “N/A” 章节提供书面说明,如 E 类企业无浸灰工艺,需提交 “生产流程说明 + 设备清单”,避免误判为遗漏。
- 提前检查通道畅通性、危废存储合规性,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料,危废需独立分区并张贴标识;
- 安排熟悉标准的人员陪同审核,解答模块疑问,如能源消耗数据差异,需提供 “校准报告 + 生产报表” 佐证。
- 每季度开展内部自查,重点核查关键章节,如废水处理指标、原皮追溯链条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;
- 关注 LWG 官网更新,若标准修订(如限控物质新增),30 日内更新内部规范,确保合规性持续有效。
综上,BLC 认证 LWG 标准 Protocol-5.2.1 通过模块化管控,构建了制革厂环保审核框架,企业需从 “数据真实、流程规范、持续优化” 三方面入手,将标准要求融入日常运营,才能高效通过审核,提升供应链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