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物管理是 LWG 认证审核的核心环节之一,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环保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对企业通过 LWG 认证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企业需制定书面的废物管理程序,明确危险废物(如含铬废皮渣)与非危险废物(如废纸、废包装)的分类标准、存储要求、处置单位选择规范。程序需引用当地法规(如中国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),确保废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。若程序未引用当地法规或与法规冲突,将扣 5 分;无程序则扣 30 分。
废物管理程序是企业开展废物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,企业应确保程序的科学性、合法性和可操作性。在制定程序时,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和废物产生情况,明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。
- 处置单位资质:企业需提供危废处置单位的许可证(含编号、有效期),并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官网核实资质有效性。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处置单位是确保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的前提。
- 转移记录:危废转移联单需完整留存 18 个月以上,每批次记录需包含转移日期、数量、处置单位签字。若转移记录不完整或缺失,将判定为 “自动审核失败”,这是 LWG 认证中极为严格的要求,企业务必高度重视。

- 危废存储:危险废物需独立分区(使用带锁隔离间)、容器密封(采用耐腐蚀材质)、张贴危害标识(含废物类别、应急联系方式),并配备吸附棉、防泄漏托盘等应急设施。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危险废物泄漏,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。
- 非危废存储:非危险废物需与危废、原材料隔离,容器无泄漏、无异味,存储区定期清洁。良好的非危废存储环境有助于保持厂区的整洁和安全。
- 程序的完整性与合法性:审核员会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废物管理程序,程序内容是否完整、符合当地法规要求,以及程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否得到有效执行。企业需提供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执行记录,如危废转移联单、存储区检查记录等。
- 处置单位与转移记录的合规性:审核员会核实危废处置单位的资质以及危废转移联单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。对于存在危废处置的企业,这是审核的重点环节。
- 现场存储环境的符合性:审核员会现场检查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的存储区域,验证存储设施、容器、标识等是否符合要求。现场存储情况直接反映企业废物管理的实际水平。
- 建立完善的废物管理体系
- 设立专门的废物管理部门或岗位,负责废物的分类、存储、转移和处置等工作的统筹与协调,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。
- 加强对员工的废物管理培训,提高员工的分类意识和操作技能,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废物。
- 严格把控处置单位与转移记录
- 建立危废处置单位的评估与筛选机制,定期对处置单位的资质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,确保其始终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的处置能力。
- 安排专人负责危废转移联单的管理,及时、准确填写联单信息,确保转移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- 做好现场存储管理
- 按照 LWG 认证的要求,对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的存储区域进行规范设置和管理,定期检查存储设施和容器的状况,及时更换破损的容器,补充应急设施。
- 建立存储区清洁与维护制度,定期对存储区进行清洁和消毒,保持存储环境的整洁和安全。
- 开展内部自查与整改
- 定期组织内部自查,检查废物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、处置单位的合规性、转移记录的完整性以及现场存储环境的符合性。
- 对于自查中发现的问题,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,确保废物管理工作持续符合 LWG 认证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