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WG(皮革工作组)2021 年 11 月发布的《LWG ASSESSMENT PROTOCOL FOR TRADERS Issue 4.0.0》,是针对皮革贸易商定制的专项评估规范,相较于旧版,进一步细化材料追溯流程、强化供需信息核实要求,核心目标是解决 “LWG 认证材料评级在贸易环节传递断裂” 问题,同时规范贸易商环保合规运营。该标准聚焦半加工皮(如分割皮、头层皮)贸易场景,明确排除生皮(鲜皮、盐腌皮)贸易,以下从审核核心逻辑、关键模块解读、实操要点与风险规避四方面展开分析。
在皮革供应链中,贸易商是连接制革厂与成品革制造商的关键环节 —— 制革厂通过 LWG 审计获得金、银、铜牌评级,赋予材料环保价值,但传统贸易流程中,因贸易商缺乏严密的材料跟踪与隔离体系,评级信息常 “失效”,导致下游企业无法确认材料认证资质,认证价值流失。
LWG 4.0.0 版贸易商评估协议的核心逻辑,正是通过针对性设计,实现两大目标:
- 适配贸易商运营特性:贸易商多为 “轻加工” 模式(仅分级、分拣,无大规模用水用电),因此标准剔除制革厂审计中的能耗、废水排放等无关指标,仅保留 “材料跟踪”“供需核实”“废物管理” 等与贸易强相关模块,避免审核与实际运营脱节;
- 构建评级传递闭环:要求贸易商通过 “物理隔离 + 标记管理 + 单据区分” 三重手段,确保从 LWG 认证制革厂采购的材料,其评级信息完整传递至下游,同时实现材料追溯至屠宰场,提升供应链透明度。
此外,标准明确 “代理贸易商” 特殊规则 —— 材料不进入自有仓库、直接从生产商转运至客户的贸易商,需提供 “生产商 - 客户” 直运证明(如装货单),下游可直接使用其供应商评级,体现对不同贸易模式的适配性。
声明模块是审核启动的基础,核心验证贸易商 “信息披露意愿” 与 “合规认知”,包含三项强制性问题(需在合同协议中提前回答 “是”,审计时再次确认):
- 是否愿意提供完整 LWG 认证供应商名单、采购量及联系人信息(供审计员核实);
- 是否愿意提供完整 LWG 会员客户名单、销售量及联系人信息(供审计员核实);
- 是否有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开场会议,并知晓 “数据隐瞒或误导将导致自动失败,且 2 年内无重审资格”。
三项均需勾选 “是”,且信息需单独提交(不与其他审计材料混放),审计员仅用于核实,不向第三方披露。若任一问题勾选 “否”,审计直接判定为 “不通过”—— 这一要求从源头杜绝贸易商隐瞒关键数据,强化合规意识。
标准特别强调 “提前提交数据”:贸易商需在审计前至少 2 周提交供需信息,便于审计员提前联系供应商 / 客户核实,避免现场审计因数据缺失延误,这也是 4.0.0 版对流程效率的优化。
材料数据模块直接决定贸易商能否通过认证,4.0.0 版在此模块的细化程度显著提升,核心包含四方面要求:
标准明确,贸易商必须通过 “固定、非临时屏障” 隔离 LWG 认证材料与非认证材料,禁止使用地面划线、可移动挡板等临时措施。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隔离方式对比如下:
若无法实现有效隔离,或 LWG 认证材料贸易时长不足 3 个月,贸易商无资格参与后续评分,审计直接失败。
审计员需按 “数量 + 重量 + 回复率” 三重标准核实供需数据,未满足任一标准则 “自动不通过”,具体要求如下:
例如,某贸易商有 15 家 LWG 供应商,审计员需至少联系 8 家(50%),且这 8 家的供货量需覆盖总采购量的 50% 以上,同时至少 4 家(50%)需回复确认数量。若未达标,贸易商需补充材料重新核实,仍不满足则审计失败。
标准按 “材料来源 + 物理标记状态” 计算总分,仅 LWG 认证材料参与评分,非认证材料不计分。其中,“物理标记” 是关键影响因素 —— 制革厂预标记的材料得分最高,贸易商接收后标记得分次之,无标记得分最低。以 LWG 金牌供应商材料为例:制革厂标记得 1 分 / 每 %、贸易商标记得 0.95 分 / 每 %、无标记得 0.9 分 / 每 %;银牌、铜牌、仅审计通过供应商材料得分按比例递减(银牌基础分 0.9、铜牌 0.8、仅审计通过 0.7)。
此外,若贸易商未向 LWG 客户确认材料需求(无书面记录,如订单沟通邮件),每类材料评分需扣 20 分;总分≥0.6 判定为 “评分合格”,<0.6 需整改后重审。
标准要求贸易商在 “包装、随货单据、行政单据” 上明确区分 LWG 与非 LWG 材料(生皮 / 腌制皮贸易商不适用),具体要求如下:
- 包装:LWG 材料使用蓝色托盘罩 / 箱子,印 “LWG Certified Material” 标识;非 LWG 材料使用灰色包装,标注 “Non-LWG Material”;
- 随货单据:LWG 材料送货单标注 “LWG Origin”,关联供应商 LWG 证书编号、物理标记编码;非 LWG 材料单据无 LWG 相关信息;
- 行政单据:LWG 材料发票单独列示品类,备注供应商评级;非 LWG 材料发票单独列示且无评级备注。
若未按要求区分,审计员将要求整改,整改后仍不达标则判定为 “评分不合格”。
4.0.0 版特别强化了 “材料追溯至屠宰场” 的要求,将溯源分为四类,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“物理标记追溯>文档追溯>群体追溯>区域追溯”,具体要求如下:
- 物理标记追溯:材料由上游制革厂物理标记 “制革厂编码 + 屠宰场编码”(如 “TN001-SL023”),贸易商需制定《可追溯性管理流程》,明确编码解读规则,台账关联屠宰场名称、地址;巴西 / 巴拉圭来源材料需额外标注屠宰日期。
- 文档追溯:材料无物理标记但有完整文档(如屠宰场来源证明、溯源协议),可追溯至具体屠宰场;巴西 / 巴拉圭材料需补充 “无毁林、无侵占原住民土地” 的第三方证明。
- 群体追溯:材料标记仅含 “供应商编码”,需基于供应商自身溯源得分,追溯至供应商合作的屠宰场组;需提供供应商溯源体系文件及屠宰场组名单。
- 区域追溯:材料无屠宰场信息,但供应商经营场所已地理定位(经纬度),且明确采集半径(如 50 公里内的养殖场);需提供供应商地理定位证明及采集范围说明。
针对巴西 / 巴拉圭来源材料,标准增设严苛要求:巴西材料需提供 “无亚马逊雨林毁林记录” 证明(2009 年 10 月 5 日后无毁林),巴拉圭材料需提供 “无查科生物群系毁林记录” 证明,合规证据优先级为 “官方报告>第三方监测报告>简单声明”,不同证据对应不同溯源得分系数,直接影响总体溯源结果。
贸易商需提供与运营相关的所有环境类许可证,核心核查 “有效性” 与 “范围符合性”:
- 有效性:许可证需在审计时处于有效期内,即将到期(距审计日不足 3 个月)需提供续期受理证明;
- 范围符合性:如取水许可的 “年度取水量”、排水许可的 “总铬排放限值(≤1.5mg/L)”,需与实际运营记录一致。若无法提供许可证或实际运营超许可范围,审计直接不通过。
尽管贸易商废物量较少,标准仍明确严格要求:
- 处置合法性:需提供废物处理单位的营业执照、处置许可证,审计员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官网核实资质;涉及危险废物(如含铬废皮渣),需提供 “危险废物转移联单”;
- 储存规范:危险废物需 “正确标记 + 固定隔离 + 密封防漏 + 防泼洒设施”,非危险废物需 “标记 + 隔离 + 密封”,无正式储存措施则判定为不合规。
- 提前搭建隔离体系:若目标通过审核,需在审计前 1-2 个月完成物理隔离,采用墙体分隔或带锁铁丝网,同步建立独立台账,每批认证材料关联供应商 LWG 证书、标记样本;
- 梳理供需数据:按 “分割皮 / 头层皮 / 全厚皮 / 小皮张” 分类统计近 12 个月数据,提前与核心供应商 / 客户沟通,确认其愿意配合核实,避免现场审计因 “无回复” 延误;
- 自查合规文件:检查许可证有效期,对比许可范围与实际记录;更新废物处理单位资质,中国贸易商需提前准备 IPE 检查结果;涉及巴西 / 巴拉圭材料,提前收集农场 GPS 证明与屠宰日期证明;
- 规范单据与包装:按标准要求区分 LWG 与非 LWG 材料的包装、单据,打印统一的 “LWG Certified Material” 标识,确保每批材料单据关联标记编码。
4.0.0 版明确列出多项 “自动失败” 情形,贸易商需重点规避:
- 隐瞒供应商 / 客户信息或伪造采购 / 销售数据(2 年内无重审资格);
- 无法实现 LWG 认证材料与非认证材料的物理隔离,或 LWG 贸易时长不足 3 个月;
- 供需信息核实未满足 “数量 / 重量 / 回复率” 任一标准;
- 经营许可证失效或实际运营超许可范围且未整改;
- 废物处理单位无资质或危险废物储存不合规;
- 巴西 / 巴拉圭来源材料无专项合规证明(如农场 GPS 登记、无毁林记录)。
此外,认证后若发生环保违规,贸易商需在 7 个工作日内告知审计员及下游 LWG 会员,未报告将被收回资质,重新判定为 “自动失败”。
LWG 4.0.0 版贸易商评估协议并非 “合规负担”,而是贸易商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工具:一方面,通过认证可向上下游证明自身运营的规范性,获取更多 LWG 会员客户订单;另一方面,严格的材料追溯与隔离要求,能帮助贸易商规避 “评级传递断裂” 风险,避免下游审核时因材料资质不清被扣分。
综上,贸易商需深入理解标准核心逻辑,从 “隔离体系搭建”“数据梳理”“合规自查” 三方面提前筹备,既能顺利通过审核,也能借助 LWG 认证提升在供应链中的公信力,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