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WG(皮革工作组)2018 年发布的《LWG 皮革贸易商审核标准(2.0.3 版)》,在 2.0.1 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半加工皮(如蓝湿皮分割皮)贸易场景的审核要求,核心聚焦 “LWG 认证评级传递的完整性” 与 “贸易商运营合规性” 两大维度。相较于旧版,2.0.3 版新增材料物理标记评分差异、A/B 级贸易商隔离标准细化等内容,更贴合当前皮革供应链对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的高要求。以下从审核核心逻辑、关键模块解读、实操要点与风险规避四方面展开分析。
皮革贸易环节中,半加工皮(鞣制后、成品革前的分割皮、头层皮等)是连接制革厂与成品革制造商的关键纽带。但传统贸易流程中,制革厂赋予半加工皮的 LWG 金银铜牌评级,常因贸易商缺乏严密跟踪体系而 “断裂”,导致下游成品革厂无法享受认证价值,甚至在自身审核中被扣分。
2.0.3 版标准的核心逻辑,正是通过建立针对性审核体系,解决两大核心问题:
- 贸易商特性适配:半加工皮贸易多为 “干加工”(如分级、分拣,无大规模用水用电),制革厂审核中的能耗、排放指标完全不适用,因此标准剔除无关衡量项,仅保留与贸易环节强相关的 “材料跟踪”“供需核实” 等模块;
- 评级传递闭环:要求贸易商通过物理隔离、台账记录、供需核实等手段,确保从 LWG 认证制革厂采购的半加工皮,其评级信息能完整传递至下游采购商,避免认证价值在贸易环节流失。
同时,标准明确 “可扩展性”—— 除半加工皮外,也可用于其他 LWG 认证的半加工材料(如小皮张),但需贸易商提前与审计员确认适用性,体现灵活性与行业适配性。
声明模块是审核启动的基础,核心验证贸易商的 “信息披露意愿”,包含两项强制性问题:
- 是否愿意提供完整供应商名单、采购量及联系人信息(供审计员核实);
- 是否愿意提供完整客户名单、销售量及联系人信息(供审计员核实)。
两项均需勾选 “是”,且信息需单独提交(不与审计材料混放),审计员仅用于核实,不向第三方披露。若任一问题勾选 “否”,审计直接判定为 “不通过”,这一要求从源头确保审核数据的可追溯性与真实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标准特别强调 “提前提供数据”—— 建议贸易商在审计前两周提交供需数据,便于审计员提前完成供应商 / 客户联系核实,提升审核效率,这也是 2.0.3 版对审核流程的优化细节。
生产数据模块是审核的 “重中之重”,直接决定贸易商能否通过认证及获得 A/B 级分类,2.0.3 版在此模块的细化程度远超旧版,主要包含三方面核心要求:
标准明确,A/B 级的核心差异在于 “能否隔离 LWG 认证材料与非认证材料”:
- A 级贸易商:需通过 “非临时物理屏障”(如固定墙体分隔、铁丝网 / 笼子分区,严禁地面划线、可移动挡板等临时措施)隔离两类材料,且需证明隔离区域内的材料均来自 LWG 认证制革厂;A 级仅需审计 LWG 认证材料,非认证材料不纳入评分;
- B 级贸易商:无法实现有效隔离,需将所有采购材料(含认证与非认证)纳入审计,且非认证材料按 “0 分” 计算。
标准附录 1 特别举例说明 “可接受 / 不可接受的隔离方式”:如 “厂房分两区、独立出入口” 为可接受,“地面划线” 为不可接受,避免贸易商因理解偏差导致判定降级。
2.0.3 版最大变化之一,是根据材料物理标记来源,为 A 级贸易商设置差异化评分,具体规则如下表所示:
这一设计旨在激励贸易商优先采购 “制革厂预标记” 的材料,从源头提升可追溯性,且标准明确 “未来将逐年提高扣分比例”,进一步强化源头标记要求。
审计员需按 “数量 + 比例 + 重量” 三重标准核实供需数据,未满足任一标准则审计 “自动失败”,具体要求如下:
核实结果需用 “颜色编码” 标注:“已联系并确认数量”“已联系无回复”“已联系数量争议”,无回复或争议占比过高需重新核查。例如,某贸易商有 15 家供应商,审计员需至少联系 2 家(10%),且这 2 家的供货量需覆盖总采购量 25%,同时需提供供应商的 LWG 有效证书,确保数据溯源。
贸易商需提供与运营相关的所有环境类许可证,核心核查维度如下:
- 取水 / 排水许可:对比 “许可限值” 与 “实际记录值”,如排水许可证中的 pH 范围(通常要求 6-9)、总铬含量(≤1.5mg/L),需确保实际排放符合要求;
- 空气排放许可:重点核查氮氧化物(NOx)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等指标,尤其针对有机械加工(如刮皮、磨皮)的贸易商;
- 固体废物处理许可:明确危险废物(如废化学试剂、含铬废皮渣)与非危险废物(如废包装、废标签)的处置流程,需提供处理单位的资质证明(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)。
标准特别要求 “中国企业需提供 IPE(公众环境研究中心)检查结果”,若存在不良环境记录且未整改,直接判定为 “自动失败”,体现对中国市场合规要求的适配。
尽管贸易商废物量较少,但标准仍明确严格要求:
- 处置合法性:需提供废物处理 / 运输单位的营业执照、许可证号及到期日,审计员会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官网核实资质有效性,若发现 “无资质处置”,审计直接失败;
- 储存规范:
- 危险废物:需满足 “正确标记(含废物类别、产生日期)、固定隔离(独立储存间)、密封容器(防泄漏)、泼洒控制(配备吸附棉)”;
- 非危险废物:需满足 “正确标记、充分隔离、密封容器”,无正式储存措施(如随意堆放)则判定为不合规。
若目标为 A 级,需提前搭建 “物理隔离 + 电子台账” 双重体系:
- 物理隔离:采用固定墙体、铁丝网等非临时屏障划分 LWG 认证材料专区,张贴明显标识(如 “LWG 认证材料区 —— 仅存放金牌 / 银牌供应商材料”),严禁与非认证材料混放;
- 电子台账:为认证材料建立独立电子台账,每批材料关联 “制革厂 LWG 证书编号、物理标记照片、采购发票、销售出库单”,支持按 “供应商评级”“标记来源” 快速筛选,便于审计员快速溯源。
建议贸易商在审计前 3 个月启动数据梳理,核心步骤如下:
- 分类统计:按 “半加工皮类型”(分割皮、头层皮、全厚皮)分类统计近 12 个月采购 / 销售量,注意数据截止日需在审计前 2 个月内(如 6 月审计需包含 4-5 月数据);
- 提前沟通:主动与核心供应商 / 客户(占采购 / 销售量 25% 以上)沟通,确认其愿意配合审计员核实数量,并提供联系人姓名、电话等有效信息;
- 标记整理:对有物理标记的材料,单独整理 “标记来源(制革厂 / 贸易商)、标记样式(照片)、对应批次号”,形成《物理标记汇总表》,便于审计员核对评分。
- 许可证自查:
- 检查所有证件有效期,提前 3 个月办理续期(如排水许可证到期前申请延期);
- 对比许可范围与实际运营数据,如取水许可的 “年度取水量” 与实际记录是否一致,存在偏差需提前整改(如优化用水流程);
- 废物处置自查:
- 核实处理单位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,更新《废物处置单位资质档案》;
- 检查危险废物储存区是否符合 “标记 + 隔离 + 防泄漏” 要求,补充缺失的吸附棉、警示标识等。
2.0.3 版标准明确列出多项 “自动失败” 情形,贸易商需重点规避:
- 信息隐瞒或误导:如隐瞒供应商 / 客户信息、伪造采购 / 销售数据,或未报告需通知监管机构的违规记录(如环保处罚);
- 供需核实未达标:未满足 “10% 比例、5 家数量、25% 重量” 任一核实标准;
- 许可证不合规:无法提供有效许可证,或实际运营超出许可范围且未整改(如取水超量未报备);
- 废物处置违法:废物处理单位无资质,或危险废物储存不合规(如与非危险废物混放);
- 材料隔离不达标:A 级贸易商使用临时隔离措施(如地面划线),或无法证明隔离区材料均来自 LWG 认证制革厂。
此外,标准特别强调 “认证后管理”—— 已获认证的贸易商,若审计后发生违规或事故,需及时告知审计员及下游 LWG 会员,未报告将导致证书被收回,重新判定为 “自动失败”,体现对认证后持续合规的高要求。
综上,LWG 2.0.3 版标准通过细化审核要求、强化源头可追溯性、明确合规边界,为皮革贸易商提供了清晰的认证路径。贸易商需深入理解标准核心逻辑,从 “材料隔离”“数据梳理”“合规自查” 三方面提前筹备,既能顺利通过审核,也能借助 LWG 认证提升在供应链中的公信力与竞争力,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