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2014 年起,LWG 要求审核员在正式审核前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桌面背景调查,核心目标是快速识别被审核皮革制造商是否存在 “突出的环境污染违规行为或公开负面问题”,而非进行全面法律合规性核查。该环节旨在提前排查高风险隐患,为正式审核聚焦重点方向,同时保障审核效率与公正性。
- 默认工具:优先使用谷歌搜索引擎,仅在存在更相关的区域化突出网站(如中国区域的 IPE 网站)时调整。
- 语言要求:所有搜索均以英语执行,确保覆盖国际范围内的公开信息。
- 结果范围:仅核查谷歌搜索结果的前三页,避免信息过载导致效率下降。
审核员需使用以下 3 组核心搜索短语,覆盖不同信息维度:
- 对搜索结果中涉及的关键日期、敏感文章、违规事件描述需截图打印并正式记录,作为预审核原始资料存档。
- 若搜索结果存在地域或时间差异(如不同地区谷歌搜索结果不同),需在记录中注明搜索地点、日期与时间,确保可追溯性。
被审核工厂需在预审核前,向审核员完整提供所有用于当地贸易的法定名称及贸易名称(如母公司名、子公司名、品牌别名等),避免因名称遗漏导致搜索不全面(例如 “XX 皮革厂” 与 “XX 皮革有限公司” 可能为同一主体,需全部覆盖)。
- 审核员需在正式审核前,将预审核调查结果告知被审核方,被审核方需对识别出的问题提供充分、客观的书面解释(如违规原因、整改措施、完成情况等)。
- 被审核方有法定责任主动申报审核前 18 个月内发生的所有环境违规行为,即使该违规未被互联网搜索发现,隐瞒申报将直接影响审核结果。
若审核员通过搜索发现 “重大环境风险”(如重大污染事故、多次违规未整改等),需按以下流程处理:
- 第一步:优先向签约协调人(如审核机构对接人、LWG 认证协调员)寻求指导;
- 第二步:若协调后仍无法解决,需在正式审核前向LWG 执行委员会申请仲裁,由委员会判定是否需调整审核计划或暂停审核。
若被审核方位于中国,需特别注意:互联网背景调查不能替代对 IPE(公众环境研究中心)网站的专项核查,需按 LWG 最新审核协议要求,额外检查 IPE “污染地图” 数据库中该企业的排放数据、违规记录等信息,确保覆盖中国区域专属环境信息渠道。
需明确该预审核检查存在以下局限性,避免误解:
- 范围有限:仅基于公开互联网信息,不涵盖未公开的内部违规、未公示的行政处罚等;
- 结果差异:因搜索地点、时间、搜索引擎算法更新,不同审核员的搜索结果可能存在差异;
- 非替代性质:不能替代正式审核中的现场核查、文件审查等核心环节,仅作为前期风险筛查工具。
提前整理企业 “全名称清单”,包括:
- 工商注册的法定名称(需与营业执照一致);
- 对外开展业务使用的贸易名称(如品牌名、简称);
- 历史曾用名(若近 18 个月内有更名记录);
- 关联企业名称(若存在关联工厂共享环保资质或存在关联污染事件风险)。
建议企业在收到审核通知后,自行按 LWG 搜索标准开展自查:
- 使用英语关键词在谷歌搜索前三页排查,识别是否有遗漏的公开负面信息;
- 中国企业额外登录 IPE 网站(www.ipe.org.cn),输入中文名称查询排放数据与违规记录,提前准备整改说明(如违规已整改需准备监管部门出具的整改完成证明)。
若自查或审核员反馈存在负面信息,需按 “STAR 原则” 准备书面解释材料:
- S(Situation):清晰描述问题背景(如 “2023 年 5 月因暴雨导致废水处理站暂时超标排放”);
- T(Task):说明当时的应对目标(如 “24 小时内恢复处理系统,确保后续达标”);
- A(Action):列出具体整改措施(如 “更换老化水泵、增加应急储存池、加强值班巡查”);
- R(Result):提供整改结果证明(如 “监管部门复查合格报告、后续 3 个月排放监测数据”)。
- 若对搜索结果有异议(如信息不实、混淆主体),需及时提供佐证材料(如工商证明、媒体澄清声明、监管部门辟谣文件),协助审核员核实;
- 主动告知审核员企业近期的环保改进措施(如新增 VOC 治理设备、废水循环利用系统),展现环境管理积极性,抵消轻微历史问题的负面影响。
- 信息准确性验证:对搜索到的负面信息,需通过多渠道交叉验证(如同时核查监管部门官网、权威媒体报道、企业公告),避免采信非官方或未经证实的信息(如论坛匿名爆料)。
- 时间范围把控:仅聚焦 “计划审核前 18 个月内” 的违规行为,超过该时间范围且已完成整改的问题,可减少关注权重(除非问题性质严重,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)。
- 文档存档规范:所有搜索记录需按 “公司名称 - 搜索日期 - 搜索关键词 - 结果截图 - 备注” 的格式整理归档,确保 LWG 执行委员会可追溯核查,避免记录混乱导致争议。
说明:本记录表需随预审核资料提交 LWG 备案,若存在违规记录,需附被审核方的书面解释材料及整改证明复印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