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WG认证咨询-QB/T 2262-1996 深度解读:皮革术语体系与工业应用全指南
一、标准基础信息
- 标准编号:QB/T 2262-1996
- 发布单位:中国轻工总会
- 发布日期:1996 年 11 月 15 日
- 实施日期:1997 年 7 月 1 日
- 适用范围:适用于皮革工业(再生革参照采用),涵盖标准制定、质量评比、企业管理、技术交流、教材编写等场景;不适用于人造革和合成革
- 核心内容:规定原料皮、在制品、成革、生产工艺、理化分析与感官检验、皮革缺陷、皮和革部位分类等术语及命名原则,未包含皮革化工、皮革机械等独立体系内容
二、核心术语与命名原则
(一)原料皮(制革基本原料,含未经 / 已防腐处理的动物皮,同义词:生皮)
1. 命名原则
- 按产地 / 路分(如黄牛皮南阳路、山羊皮汉口路、进口皮);
- 按特征分(重量、大小、性别、生长状态);
- 按动物名称分(如黄牛、山羊);
- 按防腐 / 加工方式分(盐干、盐湿、淡干、冷冻,鲜皮指刚剥下未处理的皮);
- 后缀加 “皮” 字(如南阳路黄牛盐干皮、猪鲜皮)。
2. 按动物名称分类
类别 |
细分类型 |
特征与用途 |
猪皮 |
- |
毛孔粗大、表面粗糙、部位差大,质地坚韧,可制各类皮革 |
牛皮 |
黄牛皮 |
纤维编织紧密、部位差小、利用率高,成革粒面细致、弹性好,适制各类皮革 |
|
水牛皮 |
毛被稀疏、粒面粗、张幅大、皮厚重,纤维疏松、弹性差 |
|
牦牛皮 |
毛长绒厚、含脂少,纤维密度介于黄牛与水牛之间 |
|
犏牛皮 |
黄牛与牦牛杂交种皮,纤维密度介于两者之间,产于西北 / 西南 |
|
阉牛皮 |
阉割牛的皮,张幅大、粒面比公牛皮细致 |
|
犊牛皮 |
出生数天至数月小牛皮,张幅小、粒面细、纤维密,适制优质鞋面 / 服装革 |
|
胎牛皮 |
未出生 / 早产牛皮,纤维细、强度稍差 |
|
小牛皮 |
大小与纤维密度介于成年牛与犊牛之间 |
羊皮 |
山羊皮 |
皮薄、纤维比绵羊皮紧实,成革粒面细,适制服装 / 手套革 |
|
小山羊皮 |
未成熟山羊皮 |
|
绵羊皮 |
毛被稠密、含脂高、纤维疏松,成革柔软,可制裘或轻革 |
|
羊羔皮 |
幼年羊皮 |
其他 |
马皮 |
前身纤维松,臀部 “殷子皮” 纤维密、耐磨 |
|
驴 / 骡皮 |
特征与马皮相近 |
|
鹿皮(含麂皮、驼鹿皮等) |
比山羊皮厚实、纤维紧实,皮面好制鞋面 / 服装革,伤残多制绒面革 |
|
袋鼠皮 |
产于澳大利亚,纤维密、柔韧结实,适制轻革 |
|
鱼皮(鳗鱼、鲨鱼等) |
去鳞后花纹独特,可制鞋面 / 皮件 |
|
蛇 / 蟒皮 |
可制革(票夹 / 鞋面)或乐器用皮(月琴、手鼓) |
3. 按防腐 / 加工方式分类
- 鲜皮(同义词:血皮):刚剥下未盐腌 / 加工的新鲜生皮;
- 冻鲜皮(同义词:冻板皮):低温冷冻保藏的鲜皮;
- 盐鲜皮(同义词:咸鲜皮):初步盐渍短期保藏的鲜皮,含水量高、含盐低;
- 盐湿皮(同义词:咸湿皮):大量盐腌透的湿皮,保存期长;
- 盐干皮(同义词:盐板皮、咸板皮):盐湿皮晾干而成;
- 淡干皮(同义词:甜干板):鲜皮平铺晒干 / 阴干;
- 撑板皮:鲜皮用竹竿撑开晒干 / 晾干(多见于水牛皮)。
(二)在制品(浸水至最终工序前的皮 / 革,鞣制前称 “皮”,鞣制后称 “革”)
1. 命名原则
以工序状态 / 外观状态表示(如浸水皮、浸酸皮、湿革)。
2. 核心术语
- 浸水皮:处于 / 完成浸水工序,带毛;
- 灰皮:处于 / 完成浸灰工序,皮膨胀、毛去除;
- 裸皮:除去毛被和表皮层的生皮;
- 软化皮:处于 / 完成酶软化工序的皮;
- 浸酸皮(同义词:酸皮):处于 / 完成浸酸、未鞣制的皮;
- 生揉皮:脱毛浸灰后用油脂(或加芒硝)处理干燥,未鞣制,用于织机皮仁、鼓皮等;
- 铬湿革(同义词:蓝湿革):铬鞣后呈蓝绿色的湿革;
- 白湿革:除铬鞣、植鞣外,用铝盐等处理的白色湿革;
- 坯革(同义词:半硝革):鞣制后加脂干燥,未染色 / 已染色未整饰的在制品;
- 剖层皮(革):鞣制前剖层称 “剖层皮”(头层带粒面,依次为二层、三层),鞣制后称 “剖层革”。
(三)成革(加工完成可出售的皮革)
1. 命名原则
- 按鞣制方法(铬鞣、植鞣等);
- 按原料皮产地 / 路分(南阳路、汉口路等);
- 按动物名称(黄牛、山羊等);
- 按颜色(白色、棕色等);
- 按表面状态(正面、绒面等);
- 按整饰方法(苯胺、印花等);
- 按风格(薄型、软质等);
- 按用途(鞋面、服装等);
- 后缀加 “革” 字(如铬鞣黄牛二层压花箱包革)。
2. 按鞣制方法分类
类别 |
定义与特征 |
植鞣革(同义词:植物鞣革) |
单用 / 以植物鞣剂为主,少量其他鞣剂辅助,不改变植鞣基本性质 |
矿物鞣革(同义词:无机鞣革) |
用矿物鞣剂(铬盐、铝盐等)鞣制 |
- 铬鞣革(同义词:铬革) |
单用铬盐或少量辅助鞣剂,革呈蓝绿色 |
- 铝鞣革 |
以铝盐为主,革呈白色 |
- 锆鞣革 |
以锆盐为主,革呈纯白色 |
- 钛鞣革 |
以钛盐为主,革呈白色 |
- 铁鞣革 |
以铁盐为主,不耐储存 |
- 硅鞣革 |
以硅化合物为主,革呈白色,不耐储存 |
醛鞣革 |
用醛类化合物鞣制(如甲醛鞣革、戊二醛鞣革) |
油鞣革(同义词:油麂皮) |
鱼油 / 海产动物油渗入皮内氧化鞣制,多用绵羊皮剖层,革呈黄色、泡松柔软 |
结合鞣革 |
两种及以上鞣剂鞣制(如先植后铬、先植后铝) |
3. 按表面状态分类
- 全粒面革(同义词:正面革):粒面花纹完整,天然毛孔 / 纹理清晰;
- 轻磨面革(同义词:轻修面革、半粒面革):粒面层轻磨,仍保留部分粒面与天然纹理;
- 修饰面革(同义词:修面革):磨去部分粒面,造假粒面模仿全粒面;
- 正绒面革(同义词:努伯克革、磨砂革):粒面磨出细绒,绒毛细、隐约见毛孔;
- 反绒面革(同义词:司伟革):肉面磨绒;
- 反毛面革(同义词:反面革):肉面向外使用,不磨绒;
- 带毛革:有意留毛鞣制,革面带修整短毛;
- 毛革两用革:毛面按毛皮整饰,肉面涂饰 / 起绒,可两面穿用;
- 编织革:革条编织成片状,用于鞋面 / 皮件。
4. 按整饰方法分类(部分核心类型)
- 压花革:机器压凹凸图纹或仿其他动物粒面;
- 搓纹革(同义词:搓花革):手工 / 机器搓出花纹;
- 摔纹革:转鼓内干摔出皱纹;
- 苯胺革:仅用苯胺染料修饰,无颜料;
- 半苯胺革:以苯胺染料为主,加少量颜料,保留苯胺效应;
- 漆革:革面光亮如漆,基料为亚麻子油、合成树脂等,衍生皱纹 / 印花漆革;
- 变色革(同义词:普拉普革):特制变色油处理,弯折时色浅,展平时复原;
- 擦色革(同义词:擦色效应革):特殊涂饰,制成品擦拭后露底色;
- 印花革:手工 / 机器印图案;
- 纳巴革:原指铬鞣 / 结合鞣绵羊皮 / 小山羊皮手套革,现泛指全粒面软面革、服装革。
5. 按用途分类(部分核心类型)
类别 |
细分与特征 |
鞋用革 |
鞋面革:鞋面专用; |
服装革 |
制大衣、茄克、皮裤等 |
手套革 |
制各类手套 |
箱包革 |
制皮箱、手袋、公文包,用牛 / 羊 / 猪革 |
家具用革 |
制沙发、椅子座垫 / 靠背,用大张黄牛皮等,高档用头层革,中低档用修面革 |
球革 |
篮球革:铬鞣牛皮,厚均、坚韧耐磨; |
乐器用革 |
鼓皮:生揉皮制; |
工业用革 |
皮圈革:纺纱机零件,要求粒面平、质地密; |
(四)生产工艺(按准备、鞣制与染色、整理三大工段划分)
1. 准备工段(原料皮预处理)
- 组批(同义词:选批):将性状相近的原料皮 / 在制品分组;
- 称重(同义词:过磅):工序前称重在制品重量,作为用料依据;
- 浸水(同义词:泡水):原料皮浸水,恢复鲜皮状态;
- 去肉(同义词:刮肉、削肉):机器 / 人工除去皮下组织;
- 脱脂:除去皮中多余脂肪;
- 浸灰:去肉后皮浸石灰悬浮液;
- 脱毛(同义词:去毛):除去毛和表皮(如涂灰碱脱毛、酶脱毛、氧化脱毛);
- 剖层(同义词:片皮):按厚度需求将皮 / 革剖为多层;
- 脱灰:除去浸灰后残留石灰与碱性物质;
- 软化(同义词:酶柔):酶制剂处理,清除皮垢、疏松纤维;
- 浸酸:裸皮浸酸盐混合液,适配鞣制;
- 浸硝(同义词:滚硝):软化 / 浸酸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。
2. 鞣制与染色工段(皮变革的核心环节)
- 鞣制:皮蛋白质与鞣剂结合,从皮变革;
- 预鞣:预先用相同 / 不同鞣剂处理裸皮;
- 铬鞣:碱式铬盐鞣制(一浴法、二浴法、变型二浴法);
- 植鞣:植物鞣剂鞣制(吊鞣、平鞣、腌鞣、热鞣);
- 复鞣:初次鞣制后再鞣制,改善革性质;
- 中和:除去游离酸,巩固鞣剂结合,适配染色;
- 染色:染料使皮革上色(鼓染、浸染、刷染、喷染、扎染、蜡染等);
- 加脂:轻革用乳液加脂,重革用加热油脂加油(同义词:热风加油);
- 填充:填充物料处理,使革丰满有弹性。
3. 整理工段(成革外观与性能优化)
- 干燥:除去多余水分(晾干、钉板干燥、绷板干燥、真空干燥、微波干燥等);
- 回潮(同义词:闷皮、回湿):干燥后增湿,使水分均匀;
- 拉软 / 振软 / 铲软 / 摔软:机器或手工处理,使革柔软;
- 磨革:砂纸打磨(湿磨、磨面、磨里、磨绒);
- 涂饰(同义词:修饰):涂饰剂修饰(底涂、中涂、顶涂,方法含揩涂、刷涂、喷涂等);
- 压花 / 印花:机器压花纹或印图案;
- 分级:按质量与可利用面积定等级;
- 量革(同义词:量尺、打尺):度量革面积;
- 入库:成品革入仓。
(五)理化分析与感官检验
1. 基础环境要求
- 空气调节:控制空气温湿度,使革水分平衡;
- 标准空气:试验环境,温度(20±2)℃,相对湿度(65±2)%。
2. 物理性能检验(部分核心指标)
指标 |
定义 |
抗张强度 |
皮革抗拉伸破坏能力,以单位横截面积受力表示 |
伸长率 |
拉伸时伸长量与原长比值(%),含规定负荷伸长率、断裂伸长率 |
撕裂强度 |
切口抗撕裂能力,以单位厚度受力表示 |
耐折牢度(同义词:曲挠性) |
往复曲折至出现变色、裂纹等的次数 |
收缩温度 |
加热时革收缩的温度,反映鞣制程度 |
透气性 |
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皮革透过空气的量 |
透水汽性 |
水蒸气透过皮革的能力 |
颜色牢度(同义词:染色牢度) |
上色后革色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(耐摩擦、耐光、耐水、耐汗渍等) |
3. 化学指标检验(部分核心指标)
- 挥发物:规定温度下干燥恒重时失去的物质;
- 含铬量:皮革中三氧化二铬(Cr₂O₃)含量;
- pH 稀释差:革萃取液 pH 值与稀释 10 倍后 pH 值之差;
- 灰分:规定条件下灰化后的残渣;
- 鞣质(同义词:单宁):植物中具鞣革性能的多元酚基有机物;
- 结合鞣质:植鞣革中与皮胶原结合且不溶于水的鞣质。
4. 感官检验
- 感官特性:感觉器官感知的特性(外观、手感、色泽、光泽等);
- 外观:革外部可见特征;
- 手感:触摸、拉伸、弯曲感知的弹性、丰满度、柔软度等;
- 丰满:手感饱满、柔韧有弹性;
- 柔软:小力量即可使革变形;
- 弹性: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;
- 色泽:革面颜色的明度、饱和度等;
- 光泽:光在革面的反射现象。
(六)皮革缺陷(原料皮伤残、工艺操作伤、成革感官缺陷)
1. 原料皮缺陷
- 伤痕:动物生存时受伤愈合后的痕迹;
- 角伤(同义词:角花):犄角造成的伤痕;
- 鞭伤(同义词:鞭花):鞭子抽打痕迹;
- 烙印(同义词:烙伤):家畜标记烙印;
- 虫伤:昆虫叮咬痕迹(如牛虻伤、虱叮);
- 剥皮伤(同义词:描刀):剥皮时的刀伤;
- 腐烂(同义词:烂面):细菌侵蚀导致粒面 / 真皮层损坏;
- 盐斑(同义词:盐点):防腐盐渗出形成的灰色斑点;
- 油烧板(同义词:油煎板):皮板油脂过多导致变色变质;
- 死皮(同义词:铁板死皮):病死动物剥下的皮,质量差。
2. 成革缺陷
- 松面:粒面层纤维松弛,或与网状层连接削弱;
- 裂面(同义词:脆裂):粒面纤维削弱,折叠现裂纹;
- 脱浆(同义词:掉浆):涂层粘着差,摩擦时脱落;
- 色花(同义词:色斑):革面颜色不均;
- 白霜:革面出现的白色霜状物(盐霜、油霜);
- 吐栲(同义词:反栲):植鞣革中非结合鞣质随水分挥发至粒面,氧化变深;
- 板硬(同义词:硬):革身僵实,晃动如抖牛皮纸;
- 厚薄不匀:各部位厚度差异大;
- 血筋(同义词:血管腺):革面显露的血管痕迹。
(七)皮和革按部位分类(以黄牛皮、猪皮、马皮为例)
1. 黄牛皮(革)、水牛皮(革)
- 整张(同义词:全皮、全张革):完整皮 / 革;
- 全背(同义词:通皮):整张割去腹部;
- 全肩:肩部;
- 带革全后背(同义词:皮心):割去头、肩、腹及臀部近尾处;
- 腹部:含腹部及前后腿上部;
- 半张革(同义词:片):沿背脊割开的半张革;
- 杂件:非主要部位(头、肩、腹、臀部近尾处)。
2. 猪皮(革)
- 肩背:含全部肩、背、臀部;
- 腹部(同义词:腹边):腹部。
3. 马皮(革)
- 前身:前部约 2/3 面积;
- 后身:后部约 1/3 面积;
- 股子(shell):臀部左右两块纤维紧实的部分。